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6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香港,出席将于7月1日举行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香港特别行政区。20年来,港陆两地合作日益紧密,交流越来越频繁,两地在经贸、金融、旅游等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从内地的视角上看,香港是内地最重要的对外窗口和桥梁,不仅是促进内地建设和发展最大的资金来源地,更为内地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优越的平台和商务服务。从香港的视角上看,内地经济取得连续二十年令世界称道的快速增长业绩,为香港支柱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带来了广阔市场需求,也为香港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供了更大空间。本文将从贸易、投资、股市和旅游方面阐述两地回归以来的经贸交流与合作情况。一、 两地贸易:共融中走向双赢香港已成为内地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市场,早已形成了高度依存的贸易关系。回归以后,香港和内地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密。据内地海关统计,2016 年,内地与香港的双边进出口贸易总值达到了20074 亿元,是1997年的近5倍。2000年-2007年和2009年-2013年是内地与香港贸易激增的两个阶段。香港是内地重要的转口贸易地,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2016年60%的转口货物原产地为内地,而54%的出口以内地为目的地,主要表现在电子、珠宝首饰和纺织服装业。以电子业为例,得益于自港输入的电子零部件供应保障,香港及全球电子制造商不断进驻内地,内地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持续快速增长,而2016年香港该类产品出口值中,来自内地的出口值所占比重也高达63.2%。以珠宝首饰为例,尽管目前高附加值供需依然在香港进行,但香港生产商已逐渐将制造活动转移到深圳、番禹等地,2016年香港地区珠宝首饰出口值约4成来自内地。香港回归的近二十年来,内地与香港的商品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7年内地出口至香港的商品主要以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塑料制品、鞋帽的等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为主,其中针织及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占比为19.2%;内地自香港进口的产品主要以机器、机械器具及其零件以及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电视等为主,该部分商品占内地自香港总进口额的34.8%。而2016年内地出口至香港的商品主要以录音机、电视机、机器、机械器具及其零件以及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等为主,该部分商品占内地对香港总出口额的69.3%;内地自香港进口的商品主要以铜废碎料、铝废碎料、塑料的废碎料及下脚料为主,其中铜废碎料、铝废碎料占25.3%,塑料的废料及下脚料占14.6%。在内地和香港贸易中《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贸易安排诞生于2003年6月29日,是内地对外签署、全面实施并接受世界贸易组织审议的最早的自由贸易协议之一。截至2017年2月,内地累计进口香港CEPA项下货物105.3亿美元,关税优惠58.5亿元人民币。CEPA受惠货值及关税优惠总体上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2016年内地进口香港受惠货值为8.9亿美元,为2004年的7倍;关税优惠为5.1亿元人民币,为2004年的7.7倍。该安排自实施以来,港产药品、食品、纺织服装等香港传统优势产品受益最大,机电及光学等香港弱势产品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7月1日起,CEPA项下从香港、澳门进口的数十种商品将免除进口关税,不少日常消费品将迎来大幅度的关税减免。根据《海关总署关于公布2017年7月1日起新增香港澳门享受零关税货物原产地标准及相关事宜的公告》,此次免除关税涉及6种从香港进口和27种从澳门进口的动植物产品、食品饮料和宝石制品。原产于香港的火鸡肉丸、咸猪手、羊肉丸等食品的进口关税税率从15%降为零。与此同时,海关将各项优惠政策实打实落地,积极服务对外贸易,促进通关便利。一方面升级通关服务,推进通关便利化措施,打造高效便捷的口岸通关环境;另一方面,优化各类审批手续,引导进出口企业参与通关一体化、汇总征税和自报自缴等。内地对香港贸易部分商品的零关税将促进火鸡肉丸、咸猪手、羊肉丸的等商品自香港进口的比重。除商品贸易外,香港已成为内地向境外输出劳务和内地在境外承包工程的重要市场。特别是在CEPA及其九个补充协议推出后,两地在服务贸易中的合作也愈加紧密。2010年,内地在香港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合同数共计1632份,合同金额35. 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9. 0亿美元,2017年1-5月,内地在港承包工程合同数71份,金额21.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1.9亿美元,在港劳务人数48816人。截至2017年5月底,内地在港累计完成营业额644.6亿美元。二、两地相互投资往来密切香港是内地最大的外资来源地,香港投资对内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自1997年回归后至2017年5月底,内地累计批准港资项目 24.1万个,占批准港资项目历史总数的50% 以上,实际利用港资 8144.1 亿美元,约占历史实际利用港资的86%。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港资在内地累计吸收的境外投资中占52.2%。另外,内地企业赴港投资规模也日益提高,香港已成为内地最大境外投资目的地。2008 年起,内地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上升,其中对港直接投资的规模提高最为显著,2008 年当年内地对香港投资首次突破300亿美元,相比上年大幅增长181. 4%。近20年,中国内地对香港的投资占内地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平均比重已超过一半,达到 56. 5%。而据最新资料,截至 2017 年5 月底,内地对香港的累计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084亿美元,占内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52.5%。内地企业在香港的投资多分布在贸易行业,将香港作为走向国际的“中转站”,通过香港实现其全球化的目标,企业质量更发生了质的飞跃。经国务院批准,2017年6月28日,商务部副部长高燕与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香港签署了内地与香港《CEPA投资协议》和《CEPA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两个协议自签署之日起生效,其中《CEPA投资协议》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CEPA投资协议》是我的一个内容全新的子协议,全面涵盖投资准入、投资保护和投资促进等内容。在投资准入方面,内地在市场准入方面再次对香港采用“负面清单”开放方式,这也是内地首次以“负面清单”方式对外签署的投资协议;在投资保护方面,《CEPA投资协议》对投资的征收补偿、转移等,给予国际高水平投资保护待遇。三、内地企业在港股市比重大幅提升20年来香港只是一个区域性等金融中心,今天香港已真正进入到国际金融中心的行列,港股市值及上市公司数目也大幅增长。1997年港股市值约3.2万亿港元,而到2017年5月,港股市值增加至28万亿港元,大幅增长近8倍;上市公司数目也由619家增至2020家,增长2倍多。香港作为亚太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吸引国际资本方面优势明显,其成熟的市场运行环境、完善的投资银行服务、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市场监管体制对于内地企业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成为内地企业境外上市的首选地。1993年,青岛啤酒在香港上市,成为首家来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如今,香港已经成为中资企业首选的海外融资中心。20年来,来港上市的中资企业数量增加了9倍。1997年底,只有101价中资企业在香港上市,占所有上市公司数量的15%、占港股市值的20%;截止2016年第,已有1002家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占所有上市公司数量的51%、占港股市值的63%。四、大陆赴港游客增长31倍香港在世界旅游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内地居民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1997年香港回归后,随着大陆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大陆赴香港旅游客流量及占香港入境旅游比重均快速增长。大陆赴香港旅游人次从1997年的136.4万攀升至2016年的4277.8万,增长超过31倍。占香港入境游比重也稳步提高,从1997年的12.1%到2016年的75.5%,从占比不足两成到高达四分之三,增长巨大。这期间,大陆对香港的政策环境也为香港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1年12月取消赴港旅游配额限制,以及2003年7月开始实施内地居民赴香港“个人游”,极大地促进了内地居民的赴港旅游,香港也迎来第一个大陆游客高潮。根据香港经济发展需要,《CEPA经济技合作协议》对金融、旅游、创新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在原有基础上作了修改和更新,完善了合作机制,充实了合作内容。内地与香港互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两地经济的合作与交流已经证明,国家的发展是香港经济增长潜力所在、动力之源,而香港也将继续在国家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CEPA投资协议》和《CEPA经济技合作协议》,把支持香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次区域合作纳入其中,使香港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深度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大局,相信遵循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将跨上更高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