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贸合作的潜力有待开发

“我们对当前中日双边经贸关系现状不满意,双方的中小企业、民间团体发挥的力量还是有限的。”前商务部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在 8月 25 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主办的“中日经济合作现状与展望”研讨会上说道。

这个不满意来自于中日贸易已连续出现 5 年的负增长,这是自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未曾出现过的严峻局面。这自然是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相互叠加作用的结果,对双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言自明。需要指出的是,2016年双边贸易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虽然仍为负增长,但降幅明显收窄,中日经济关系出现了回暖的迹象。

对此,以民间学者身份来访的日本财务部财务综合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国税厅税务大学校长田中修表示,部分学者将对中国的贸易中以美国、欧盟、东盟、日本的比重进行比较,得出日本相对地位下降的观点并不合理;即使进出口总额日本所占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中日经济关系的淡化;外资在推动中日今后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仍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重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改革,这方面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或者在很多方面与日本展开合作。”作为与中国打交道有 20年的学者,田中修在研究中国政策动向的基础上,考察新的中日经贸合作方式。他参考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提出中日在以下十个方面有巨大的合作潜力:资源、能源和环境合作;生产效率提高带来的高成本社会应对;传染病的应对,医药品的共同开发;老龄化社会、人口减少社会应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设立;住宅政策;财政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国际合作;防范金融风险。

田中修认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确定在 2020 年取得决定性成果,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日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有利于东亚的稳定发展。他指出,中日合作不应因政治关系而停滞。他建议,中日有必要在经济界、学术界、行政事务的各个层面,构建不被政治关系左右的、多层次的、稳定的贸易和投资关系框架。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 45 周年,如何抓住这个契机改善中日双边经贸关系十分重要。近日由中国社科院出版的《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17)》指出,从总体来看,外部环境趋好,有利于中日经贸合作关系的改善。该蓝皮书还指出,中日两国在对美贸易中都存在顺差的问题,在应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上,中日两国具有共同利益。扩大中日间的贸易也将起到“稀释”美国贸易保护主义风险的作用。

“千金买地,万金买邻。我相信面对当前困难,中日双方有决心、有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不希望日本再次失去机遇。”魏建国建议,此时应该加快中日韩FTA 谈判进程,“这样就建立了东北亚一揽子合作关系,使亚洲经济局面向好。”

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及原创作者/记者,违者必究。如遇其他版权问题,请联系:010-8454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