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并讲话。刘延东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作为引领世界未来的颠覆性技术,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社会生产和消费向智能化转变,进而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
8月27日,大会闭幕,世界机器人大会专家发布“机器人领域十项最具成长性技术展望(2017-2018年)”,包括:软体机器人、机器人可变形、生物信号也可以控制机器人、机器人也可以有皮肤、机器人“主动”和你说话、机器人可以有“心理活动”、用意念控制机器、机器人为你带路、再造一个虚拟现场、机器人之间可互联。
就在世界机器人大会闭幕的同一天,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在天津开幕,格外引人注目的是智能机器人优友成为火炬手一员,在最后点燃火炬环节,与津娃一起点燃圣火。一时间,机器人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下面,笔者带你了解今年1-7月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情况。
据海关信息网统计,今年1-7月,我国出口工业机器人5.6万台,同比下降22.6%,价值10.9亿元,同比增长31.5%,出口平均价格1.9万/台,同比增长69.8%。出口量下降,均价却大幅上涨。
(一)搬运机器人和多功能工业机器人出口为主。今年1-7月,我国出口的工业机器人以搬运机器人和多功能工业机器人为主,分别出口4.2万台和1.1万台,同比分别下降35.3%、增长73.8%,分别占同期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总量的74.5%和19.1%。此外,其他未列名工业机器人、喷涂机器人和电阻焊接机器人分别出口3037台、486台和44台,同比分别增长131.7%、41.3%、下降45.7%。价格较低的搬运机器人出口下降,而价格较高的多功能工业机器人、其他未列名工业机器人以及高端的喷涂机器人出口增长导致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出现量跌价增的现象。
(二)一般贸易出口为主。从贸易方式来看,今年1-7月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通过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工业机器人3.6万台,占同期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总量的63.8%。此外,通过保税监管城所进出境货物、加工贸易、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出口量也较多,分别出口1.2万台、7242台和622台。
(三)主要出口至西方发达国家/地区。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前10国别中,发达国家/地区占据了8席,出口量38073台,占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总量的67.8%。
(四)广东为最大出口省市。从出口省市来看,广东省为我国工业机器人最大出口省市,出口4.7万台,占比超八成。也就是说我国每出口10台工业机器人,其中有8台来自广东。此外,上海、天津、江苏出口也较多,分别出口4346台、1517台和1304台,分别占比7.7%、2.7%、2.3%。
(五)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面临的问题。近日,中国电子学会机器人产业研究最新成果《2017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出炉。报告指出,2017我国工业机器人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预计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首次超越11万台,市场规模达到42.2亿美元。到2020年,国内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到58.9亿美元。尽管,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低端化趋势加重,面临发展过热局面。2013年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此后使用量持续增长,2016年机器人安装量已达8.5万台,超过全球新增工业机器人数量的30%。旺盛的市场需求带来了行业过热现象,目前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省份有20多个,机器人产业园区40多个,近2年,机器人企业数量从不到400家迅速增至800多家,产业链相关企业超过3400家,但能自主生产机器人零部件或产品的仅100家左右,多数集中于中低端产品或周边市场,主要包括系统集成、二次开发、定制性部件和售后服务,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与德国库卡、瑞士ABB、日本的安川和发那科等国际四大品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核心部件被外资垄断,我国整机出口竞争优势难以形成。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成本构成中,减速机占35%左右,伺服电机占20%左右,二者合计占一半以上成本,而国内减速机、伺服电机等核心部件被国外品牌垄断,大部分依赖进口。如减速机市场基本被日本企业垄断,住友、纳博特斯克、哈默纳科三家日企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80%以上;国内伺服电机市场约45%的份额被松下、三菱、安川等日系品牌占据,西门子、博世、施耐德等欧系品牌占据高端,市场份额在30%左右,而国内企业份额小于10%。核心部件进口依赖度高,制约了国内机器人企业对成本的有效控制,甚至出现采购核心零部件成本就已高出国外同款机器人整体售价的情况,难以形成出口竞争优势。
国外企业对先进技术的保护意识强,实现技术转让难度大。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快智能制造进程。去年,美的集团成功并购机器人行业居领先地位的德国库卡集团,迅速填补美的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短板,满足家电企业提高机器人密度及自动化生产效率的需求。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并购要求承诺保持库卡的独立性,强调尊重库卡品牌和知识产权,投资协议没有涉及技术转让。虽然此次并购案满足了国内制造业对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需求,但核心技术的瓶颈仍然没有被突破,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晚,通过海外资本操作实现弯道超车,面临较大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