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发展中的新趋势—绿色贸易

当今世界,国际贸易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趋势,绿色贸易就是其中之一。“绿色贸易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研究院绿色贸易融资实验室负责人孙瑾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无疑是一个贸易大国,在生产更多产品出口给世界各国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经历过粗放型生产,付出了沉重代价,现阶段发展绿色贸易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随着时代的进步,“绿色”一词不仅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也不断融入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早在2012年,中国银监会就印发了《绿色信贷指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效开展绿色信贷,大力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从而对企业融资发展中的环保做出了要求。今年上半年,环保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推进绿色贸易发展”作为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也是我国首次在重要政策文件中阐述绿色贸易的具体举措。

孙瑾认为,绿色贸易应针对符合可持续生产方式生产的产品进行贸易,该贸易产品符合国际可持续生产标准,不会带来严重的碳排放、森林植被砍伐、严重的水污染等问题。本月4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发布了与剑桥大学合作的中国大宗商品进口融资绿色化实践经验报告。大宗商品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融资绿色化对推动我国绿色国际贸易具有积极意义。“绿色贸易融资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国内外银行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孙瑾说。通过多家国内外银行的研究,这份报告还总结了目前贸易融资绿色化面临的几大挑战,即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绿色化产品的定义不清晰、绿色贸易融资推动者不明确、能力缺乏等。此外,由于绿色贸易融资是一个创新交叉的领域,人才建设也亟待完善。

从目前来看,虽然绿色贸易还没有形成气候,绿色贸易融资业务在银行中所占业务比例也非常小,但这一趋势已受到官方的重视。记者了解到,除上述《绿色信贷指引》和《指导意见》外,近年来在商务部等部委指引下,各商业协会和行业组织等都在积极推动中国企业向国际可持续生产标准看齐,推动可持续生产方式认证体系的建立。

“推动绿色贸易发展和贸易融资绿色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保持可持续生产能力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孙瑾结合当今国际贸易大背景补充道,绿色贸易融资不仅针对我国出口商也针对我国的进口商,今后应逐渐形成一种观念,即谁在绿色贸易与环境保护中占据优势, 谁就能在对外贸易中赢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