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全面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有效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今年年初海关正式印发了《海关总署关于支持新一轮东北振兴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22条举措》),对海关支持服务东北振兴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具体对促进东北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贸易方式创新发展,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及推进服务贸易等带来了一系列利好政策。《22条举措》发布以来,东北地区的外贸情况如何?据海关信息网统计,曾被外界称为中国贸易“锈带”的东北地区,今年上半年开始露出“光泽”。进出口整体增速相比前几年表现抢眼,同比增长达16.36 %,进口同比增速24.87%,出口同比增速5.29%。其中,辽宁省进出口整体增速19.31%,进口同比增速33.06%,出口同比增速5.62%;吉林省进出口整体同比增速长-0.63%,进口同比增速-2.12%,出口同比增速4.7%;黑龙江省同比增速21.67%,进口同比增速31.15%,出口同比增速2.97%。东北地区的外贸情况基本上结束了2013年以来的负增长情况,在2015年触底后,今年终于走出低谷,同比增长又开始接近于全国水平。《22条举措》在推进东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系方面有哪些举措,上半年东北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情况如何?该举措在推进东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系方面主要借助推进口岸扩大开放。打通“一带一路”国际运输大通道建设连接内外的关键节点。有效发挥满洲里、绥芬河、丹东、珲春、集安等主要边境口岸和大连港等主要水运口岸的聚集效应和带动作用,支持“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 “中蒙俄经济走廊”运输通道有效对接等。上半年东北地区进口国别情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33%,其中,蒙俄中亚占比接近50%(黑龙江对蒙俄中亚的进口最多,占东北地区对蒙俄中亚进口的71% ,产品以石油、原木等木材、铁矿砂、煤炭、大豆等为主);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品进口同比增长了32.31%,其中,南亚同比增长达106.6%,西亚北非同比增长53.24%,蒙俄中亚为34.99%。东北地区出口国别情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29%,其中,东南亚占近50%(辽宁省对东南亚的出口最多,占东北地区对东南亚出口的88%,产品以石油、轮船、钢材为主), 蒙俄中亚占近20%;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品整体呈现同比小幅下降趋势,而蒙俄中亚同比增长5.6% ,西亚北非同比增长8.61%,中东欧同比增长4.73%。《22条举措》明确提出促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具体支持哪些产业发展?该举措明确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对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器械、轨道交通装备及机器人智能装备等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给出了一系列的外贸优惠政策。上半年东北地区出口商品金额中,属于高端制造业的集成电路、载人机动车辆分别位列第七、八位,同比增长抢眼,分别增长达1146%和243.61%。《22条举措》促进东北地区贸易方式逐渐优化,哪些贸易方式的影响比较大?为打造东北地区重点开发开放平台,该举措重点优化整合了东北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具体支持丹东、营口、长兴岛、大庆、牡丹江等地区在符合条件时设立综合保税区,支持东北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根据实际需求设立保税监管场所等。在《22条举措》的推动下,东北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根据实际需求设立了保税监管场所。上半年,东北地区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物流同比增长明显,达97.94%。而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装配贸易、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同比增长分贝别为13.19%、6.7%、11.43%、5.89%。《22条举措》为紧跟时代潮流推进跨境电商持续发展出台了哪些便利措施,效果如何?为促进跨境电商持续健康发展,该举措继续创新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模式,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统一版系统,积极推进跨境电商出口货运包机业务持续发展,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建立“海外仓”“边境仓”,对满足要求的出口商品实施便利化通关模式。9月初首届东北亚跨境电商举行,据相关人员介绍东北地区商品通过互联网“卖全球”已经越来越便利;“关、检、税、汇”等部门协同配合,推出了商品简化归类、“清单申报、汇总统计”、大包过机查验等一系列先行先试的管理举措,极大地提高了跨境电商企业的通关效率;东北地区的跨境电商发展已经初步打通国际通道,呈现了聚集国际国内资源的良好效果。其中,吉林省2016年全省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实现10亿元人民币,2017年仅上半年即实现出口9亿元人民币,增幅明显。在东北地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下航空运输方式增速明显。上半年,航空运输同比增长近30%。《22条举措》为何大力支持服务贸易,相关的便利措施有哪些?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可以推进外贸结构优化,培育经济新动能和带动就业。今年年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重点提出有序扩大服务贸易开放,并决定在全国10个省市和5个国家级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东北地区哈尔滨成功入选。《22条举措》依据经济形势的需要,贯彻国务院的发展指导大力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积极探索适合服务贸易发展的海关管理模式,继续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服务外包保税监管。为国际交易会、博览会等品牌会展提供优质的通关服务,提高暂时进出境展览品通关便利度,提升会展业国际化水平。支持鞍山西柳市场、通化人参交易市场开展采购贸易,支持东北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上半年,东北地区 软件、技术、文化等新兴服务出口占比增长30%左右,成为对外贸易新亮点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需要注意的是东北地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还不强,仍是对外贸易的“短板”。《22条举措》涉及的方方面面浑然一体,构成推进东北外贸发展的海关有力保障《22条举措》共包含“打造东北地区重点开发开放平台、促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东北地区重点领域改革、优化东北地区营商环境、强化对东北地区的综合保障”五个方面的22项内容。既明确涉及了具体的开放区域、产业、贸易方式、新型电商等,又包含海关相关的监管、税收、创新制度、服务等综合保障和营商环境措施。22条举措各有侧重便于理解和执行,整体构成了海关支持服务东北振兴工作的全面安排部署,全面发挥了海关的职能作用。该举措发布半年以来东北地区外贸情况改善明显。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东三省经济有所回暖,黑龙江、吉林、辽宁上半年GDP增速分别为6.5%、6.3%、2.1%,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回暖既可以拉动东北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东北经济企稳回暖的信号灯。以上基本上可以折射出东北经济最困难的日子似乎正在过去。不过东北地区经济“洼地”的症结在于长久的以来的资源陷阱、工业一柱擎天的单一产业结构、国有企业体制以及投资结构失衡等。振兴东北需要实施强有力的供给侧改革,优化投资、消费、外贸结构,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共同带动。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振兴司司长周建平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东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供给侧改革,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坚持国企改革,优化投资、消费、贸易结构等,振兴东北的一系列有利因素正在加快积聚。
中海通大数据实验室 数据分析师 张丹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分析师观点,与网站无关